野外实习报告

时间:2024-05-31 23:53:13
野外实习报告汇编九篇

野外实习报告汇编九篇

我们眼下的社会,报告的适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一听到写报告马上头昏脑涨?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野外实习报告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野外实习报告 篇1

一、实习目的与任务。

1、了解黑石顶植被分布情况和华南地区森林的基本结构,认识部分北回归线植物及其生境,充分理解植物的分布与环境的相关性。

2、通过野外实习巩固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激发学习生物科学、探究大自然的热情,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和老师同学之间的交流,提高对植物学的兴趣。

二、实习步骤与内容。

1、黑石顶简介。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位于封开县东南部七星镇内,东经111°52’,北纬23°31’,北回归线穿越腹地。最高海拔927。0m,地形复杂,森林茂密。木兰科、金缕梅科、壳斗科、樟科、山茶科为5个典型科,在黑石顶分布广泛,这几个科组成优势群落,在森林中形成高大乔木。

2、实习内容。

xx月xx日上午从xx出发,下午到达黑石顶,晚上老师对本次实习的目的、内容和注意事项作了简要的介绍。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和唐恬老师的带领下沿公路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某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在xx老师的带领下沿另一进山路线认种并采集标本xx种,同时采集压制标本,下午和晚上进行复习。

xx月xx日上午对这几天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和复习,下午学习压制标本的方法以及进行认种考试。

xx月xx日白天攀登黑石顶,沿线观察热带植物群落的垂直分布;晚上开总结大会。

xx月xx日与第二批到达的同学完成交接,乘车返回珠海。

三、实习心得与体会。

这次在黑石顶的实习使我获益良多。最直接的学习成果就是对两百多种植物的特征以及所属科、种的认识。像认识朋友一样认识每一种植物,即使一个人走在山野里也满目都是老相识,这是多么美妙的事情!到现在,我还记得有着苹果香味的阿丁枫,有着漂亮的蓝紫色果实的山菅兰,有圆圆腺窝的黄樟,有风油精味道的光皮桦,长了“瘤”的福建莲座蕨,叶子被揉了之后会有蜡痕的甜茶……以前还没有认真地去观察学习的时候,一棵树就是一棵树,所有的叶子长得都差不多,所有的树皮都是一个样。

而在这次的观察中,我发现每一株植物的叶子都长得那么有性格,有些气味特殊,有些叶脉奇特,有些形状古怪,有些毛茸茸有些光溜溜……就连貌不惊人的树皮也分长条形剥落还是片状剥落等等。黑石顶之行教会我用一个全新的视角去观察这个世界,发现生命的奇妙。我每每惊讶于植物的独特形态和精巧构造而忘记了旅途的辛苦。之前老师跟我说过,这次实习更重要的是激发大家对学习生物科学的热情。我想,两年过后我会忘记那些植物的名字,但是永远不会忘记的,是对于生命和自然的那种着迷。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自己也总结了一些经验教训。

1、观察植物的顺序与要点:

在认种初期,我对于观察和记忆植物的形态特征总是不得要领。在请教过老师和同学之后我才知道,在观察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注意的是这株植物的整体形态:木本还是草本?直立还是攀缘?然后我们再从叶形、叶缘、叶脉、气味、花和果实等细节特征去观察鉴别。

2、理论联系实际:

在复习的时候有时候因为标本残缺等原因,我试图根据参考书上的一些描述来记住这种植物,觉得这些特征描述更准确更权威,最后却发现那些描述不仅枯燥,在野外认种中还一点都不管用。而老师教给我们的识别方法又简单又实用,只要掌握了,认种就会变得轻松很多。后来老师告诉我,书上介绍的特征适用于在实验室里更为准确的分类鉴定工作,而野外认种的很多识别方法是分类工作者长期实践总结而来的,在野外是最实用有效的。比如甜茶沟囊蹲尤喙之后会有蜡痕,没有一本工具书上会教这种方法,但这却是野外识别甜茶沟闹匾途径。所以,光记住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按图索骥是要不得的,要到实践中去发现总结更为灵活有效的方法。

3、先“科”后“种”:

在认种学习的过程中,我往往是由形态特征想到种名,然后再根据笔记想到它的科名。但是通过与身边同学的对比,我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我这样只是记住了植物,而不是学习了植物。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先根据植物的形态特征确定了所属的科,然后再确定对应的种,因为一般来说我们所掌握的识别方法其实并不能一步步地把植物确定到种,但是通过对一些比较明显的形态特征的观察我们可以确定它们属于哪个科。后来老师的讲解也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我的理论课知识掌握得不够好,就连科的特征都没有完全记住,所以虽然明知错误但还是不得不用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记住植物——于是在后来的认种考试中我吃了很大的亏!我想,如果我一开始就是采用先“科”后“种”的方法学习,我的收获一定会更多。

4、 比较学习、集体学习、反复学习:

虽然每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一面,但是对于我这种初学者来说还是会很容易就把两种植物弄混。在这个时候,比较学习往往让我事半功倍。仔细观察植物,列出易混植物的异同点,通过比较和反复记忆就可以准确地区别它们了。而让我收获最多的莫过于集体学习了——一群人围在一桌标本边上,比赛着、互相帮助着、互相提醒着、笑着闹着,硬是把一袋袋的标本消化了。

尤其是在考试前的一晚,我们组的男生自发去采集新鲜标本回来供我们全组成员共同复习反复记忆,那晚一起围在饭堂门前的方桌前流水线式的复习不仅给我们整个小组带来不错的平均成绩,还让我们感到了集体的温暖。我觉得,集体学习气氛比较轻松活跃,学习效率比较高,个人独立思考的时间相对少了但是从他人身上获得的东西多了。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集体学习在同学之间普遍缺少多人面对面交流的大学有着重要意义。当然了,对于认种来说无论什么学习方式都离不开反复学习,只有反复地去看、去摸、去闻,不断地消化记忆,才有可能让数量如此庞大的种类烂熟于心。

在黑石顶实习期间,我获得了很多与老师们交流的机会,从而从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凡强老师是我最熟悉的老师,一直喜欢他的风趣和友善,也一直很佩服他的专业和认真。相信经过黑石顶实习的同学们都会惊叹:这人真神了!无论是经过百般蹂躏的叶子还是光秃秃的枝条,他都能迅速准确地告诉你这来自什么植物。在黑石顶,凡老师是比百度更强大的搜索引擎,以致后来我们一旦有待定种类就会说:“拿去凡强一下!”我曾经多次请教他植物分类以及研究方面的一些问题,从中再次明白一份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他告诉我们,当年他还是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先从标本上认识植物,再到野外去观察植物;他现在还常 ……此处隐藏19804个字……至鸡心沟口;南自鸡心沟口向西至散杈子北2公里处,再向西拐至龙坑井南1.5公里处,延至车路沟羊圈东1公里处;西以车路沟羊圈东1公里处,向北沿1250米等高线拐至狼永公路k10号桩,经掏葫芦至东干渠向北延伸1.2公里经庙梁子沟至东干渠泄洪道,向北沿1150米等高线穿越海子墩、307国道、庆沟、天池沟至横城;北自横城沿明长城向东至宁蒙边界交汇处。调整后保护区共设核心区3处,即北部猫头刺荒漠核心区,中部柠条群落荒漠核心区和南部猫头刺—沙冬青荒漠核心区。

1.实习内容

⑴植物标本的采集、制作

⑵群落的基本特征分析

⑶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

2.实习意义

(1)印证、扩大、巩固和加强课堂教学内容。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浅的科学。课堂教学的内容只有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知,才能得到巩固和加强,也只有通过野外实习的实际活动,才能起到扩大知识范围,扩宽知识领域的作用,是学生真正学到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为将来胜任本专业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观察、比较、分析植物界个大类群的典型代表植物,探讨各类群之间的形态特征和亲缘关系充分认识植物有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水生到陆生的演化趋势,树立唯物主义的科学观。

(3)正确认识动物、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自然界中,出极端的例子外,每一个物种都不会是一个孤立的有机个体,而总是以群体的形式存在与自己的分布区中,个物种之间不是杂乱的堆积,而是构成一个有序的空间格局,他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些知识只有在自然环境中,才能够加深理解。

(4)重点认知各大植物类群中常见科、属的特征及其经济价值,为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植物资源打好基础。

(5)利用毒瓶杀死捕获的昆虫,使昆虫标本长期的保存下去,清晰地显示生物体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长期保持生物体的原来色泽。

(6)通过野外实习,初步学会和掌握植物学最基本的野外工作方法,掌握动物学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动物和环境之间关系的认知,培养独立工作能力。

(7)采集植物、动物标本,充实植物、动物标本室,为植物、动物教学和科研提供第一手资料。

3.时间与地点

⑴ 20xx.7.8,贺兰山苏峪口(山地)

⑵20xx.7.10,鸣翠湖(湿地公园)

⑶20xx.7.12,灵武白芨滩(荒漠草原) 二、实习内容

(一)、植物学

1.实习工具的准备:

标本夹、测量尺、广口瓶、采集袋、采集袋、白纸、绳子、修枝剪、号牌(标签)、小铲子、铅笔、橡皮、标本板、吸水纸、白绳、解剖工具

1.1标本夹

供采集标本和压制标本之用,是用木板条作成的长约 45 厘米,宽约 30 厘米的木制夹板。标本夹分为背夹和压夹两种,前者最好是装有尼尼龙搭扣和背带,以方便在野外采集时随时将标本压入标本夹中, 防止采集的标本失水皱缩; 后者适用于标本的集中压制。

1.2.枝剪

用以剪断植物的枝条,通常有一般修枝剪和高枝剪(长柄修枝剪)两种。

1.3.小铲子

用以挖掘植物的根、鳞茎、球茎、根状茎等地下部分,或石缝中的植物。

1.4. 采集袋

在采集过程中装新鲜标本材料时使用,是用便于携带的塑料或其它材料做 成的袋或包。

1.5.吸水纸

用以压制标本时吸收植物水分之用,各种纸张均可,但以吸水性强的麻皱纹纸为佳。

1.6.绳子

在捆压夹时使用。

1.7.测量尺

用于测量长度。

1.8.野外采集记录本

在野外采集时, 用于记录植物的产地、生境、特征等各种应记事。

1.9.号牌(标签)

用硬纸做成,系于每个标本之上,在野外填写采集人、采集号、采集地等信息。

1.10.铅笔、橡皮等文具用于填写采集记录和号牌等。

1.11.照像机用于拍摄植物形态、生境、居群、植被等的图像资料。

此外,还应根据需要和条件带上望远镜、手电筒以及其他生活用品和常用药品等。

2.植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采集对象及采集要求

(1)采集植物时,根据要求,采集完整的有着营养器官、花和果实的植株,因为花和果实是鉴定植物的依据。

(2)有些植株体型较大,在采集时,只能采集植物体的一部分。为使整个植株的形态、大小和其他特征在采集的标本上得到最真实的反映,在采集标本时,必须通过观察,首先确定采集植株的哪部分才有代表性。这样也是对于植株的保护。

(3)采集草本植物时应该才带跟的全草,如发现基生叶和茎生叶不同时,要注意采集生叶。而高大的草本,采集后可将植株折成“V”或“N”字形,然后再压入标本夹内,也可将植物选取上、中、下三段具代表性的部分,分别压在标本夹内。

(4)乔木、灌木或特别大的草本植物,只采其植物体的一部分,但应注意采取的标本应尽量能带表植物的一般特征,有可能的最好拍该植物的的全形照片,一步标本之不足。

(5)雌雄异株的植物,应分表采集雄株和雌株,以便研究用。

(6)水生草本植物提出水后,很容易产成一团,不一分开,例如,金鱼藻、水毛茛等,遇此情况,可用硬质版在水中将其拖出,连同纸板一起压入标本夹,这样可保持其形态特征的完整性。

2.2采集植物标本的注意事项

(1)注意标本的完整性。除采集植物的营养器官外,还必须具有花和果实,因为花果实是鉴定植物的重要依据,例如,伞形科、十字花科等,没有花、果实是无法鉴定的。

(2)注意采集健康的植株做标本。所谓“健康植株”是指那些没有病虫害的植株。一方面是为了保证标本各性状的的完整、准确;一方面也是为了使标本能够长期保存。

(3)应分别采集雌株和雄株,分别编号并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雌雄同株植物,最好两种花都能采到。

(4)最常见的应该就是草本植物了。采集草本植物时一般应采带根的全草,采集时连根挖出后,洗净泥土后压制。如果植株很小,应采集若干个体,以便研究方便及在制作标本时布满台纸。高大的草本植物,可将其折成“V” 、 “N”或“W”字形压入标本夹,这样便可在空白处放上标签纸。

(5)在我们的实习中,有些植物的花或果实很容易破碎,或萎焉,必须在采集后马上压入标本夹中。

(6)在采集时,应该特别注意每份标本只能含有一个种的标本。其实皱纹纸每组都十分充裕。

2.3标本采集记录

标本采集记录是植物的重要档案。采集时编写的号码和采集的地点。

2.4标本的清理

标本采集后在制作前还必须经过清理,目的是除去杂质,是要展示的特征更为突出。首先除去枯枝烂叶及凋萎的花果,若叶子太密集,还要适当修剪,但要留一点叶柄,以示叶片着生情况。其次是用清水洗去泥沙杂质。清洗时不要损伤标本。

《野外实习报告汇编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