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作文

时间:2024-05-03 21:53:54
诗歌作文九篇

诗歌作文九篇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节奏上鲜明有序,音谐韵美。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作文9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歌作文 篇1

诵读这个词大家都非常熟悉,但是在诵读和选书方面就不一定能懂了。古人在《弟子规》这本经典中写到“非圣书,摒勿视。蔽聪明,坏心志”。在诵读时也有这样的讲究,“读书法,有三道。心眼口,信皆要”。

我的青春就是从诵读开始的。

在上一年级的时候,爸爸就明智的给我选择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弟子规》,还给我找了一位教我诵读的崔老师。当我第一次到崔老师家的时候,崔老师一见面就先和蔼可亲的像我们鞠了一个标准的九十度躬。当时我还小,只知道老师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所以就糊里糊涂的轻轻弯了一下腰。我的第一堂诵读课就这样开始了。

在一个十多平米的小客厅里。崔老师领着我坐在一张桌子旁。她坐在我的对面。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和崔老师接触。她长着圆圆的脸蛋,细而黑的眉毛下有着一双安详、慈爱的眼睛,说起话来柔和、缓慢。我的心一下子就不紧张了。这时,崔老师说:“老师先给你讲一下为什么要鞠躬,一是鞠躬是给自己鞠的------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谦恭的心。二是鞠躬是给对方鞠的-------学会尊重他人是做人最基本的美德。好了,接下来我们就开始学习诵读。崔老师说:”诵读有几个要点。

1、要先洗手,目的是要保持书本的整洁。

2、要静坐一会儿,目的是去除好动的毛病。

3、诵读还要做到《弟子规》的“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这句话的意思是告诉我们在诵读的时候要口齿清晰,咬字要清楚不要太快,更不要模糊不清。然后崔老师就一段一段的教我诵读《弟子规》,直到读熟为止。诵读完后我的心里非常的清净、安详。这种清净、安详的心一直伴随我到现在,虽然有的时候还会浮躁,但一想起崔老师的教诲。我的心就会很快平静下来。

那时,崔老师还跟我讲过,《弟子规》原名叫《训蒙文》,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根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所编写的。后来经过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编成一千零八十字的《弟子规》。有道是“读书百遍,其意自现“。只要我们用真诚、清净的心来做事,来诵读。就没有不成功的事情。

就这样,我少年时代就养成了良好的诵读习惯。后来,由于离开了崔老师,诵读的习惯就开始时断时续了。现在才感觉到特别后悔,后悔那时没有抓紧时间好好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我现在悔悟了,决心继续坚持学习诵读。争取让经典诵读伴随我的一生。

诗歌作文 篇2

忆初见时

没有桃花落满地的伤感

没有小桥流水青山的唯美

更没有汝是风儿吾是沙的倾世绝恋的背景

或许

不应该有喜欢吧

但是

(男)汝端坐梳妆镜前

吾静静立于身后

看汝对镜浅笑

吾心亦喜

汝耍于小河边

看澹澹流水随东远去

不知为何眼角竟滴下几滴清泪

见汝泪下

吾心亦伤

汝牵吾之手逛集游玩

吾为汝买玉钗一支

汝竟欣喜若狂

见汝开心至此

吾心突然纠痛

吾给不了汝世间最珍贵的夜明珠

吾只能赠

吾的一颗心

吾的爱

吾的余生每一天

汝是吾的诗中魂

(女)妾端坐梳妆镜前

君立于吾身后

见君每日安好

妾心自喜

妾耍于小河边

看澹澹流水随东远去

不由得想起君出征日将至

故而忧心

泪不能自已

君携妾手同游小街

君赠妾玉钗一支

由是感动

遂展露笑颜

妾不是世间最美的女子

妾对君之情

唯有长曲相守

君是妾的曲中魄

诗歌作文 篇3

刚放学,

却下了一场牛毛细雨.

可是这场雨与往常大不相同.

我在雨中呆呆的等待着,

等待着幸福的到临,

我猜想爸妈肯定不会来接我了.

我在雨中等待着,

我被淋成了"落汤鸡”

可是我却毫不在乎,

正在这时,

身前晃过一个熟悉的身影,

我抬头一看,

竟然是爸爸,

他在忙碌之中竟抽空来接我,

这可是难中之难啊!

爸爸的衣裳湿了,

我擦去了上面的露珠,

我的心里顿时变的十分温暖.

在这情深深,雨蒙蒙的雨中,

我深深的被打动,

一直留在我与爸爸回家的路途中,

直到我现在还记忆忧新.

诗歌作文 篇4

唐诗是甘美的清泉,宋词是飘香的落花。捧一杯清泉,拾几片落花,沏一杯香茗,于是芳香四溢。在诗词的芳香中,我读懂了人生的哲理。

陶渊明淡泊名利,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归隐田园,写下了《饮酒》,一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成为千古名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出了陶渊明一天的农耕生活,甚是辛苦,但他并不抱怨,因为那是自己的意愿。我从陶渊明身上悟出了做人要遵从本心,洁身自好。

李白天性洒脱,一首《吓蛮书》吓走了南蛮十万精兵。在官场上失意,李白于是拿起宝剑,游山玩水,浪迹天涯,“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道出了李白因怀才不遇而惆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展现了李白的对未来的信心与展望。从李白身上,我悟出了做人要豁达自在!

文天祥一生抗元,不畏惧强敌,“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即使环境险恶,他依然坚定志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大势已去,文天祥以死报国,忠贞不屈,大义凛然。铮铮气节,令人赞叹。他用生命为后人诠释了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从文天祥身上,我悟出了做人要有气节。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畅达,“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乐观,“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壮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的幽深僻静,“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悠闲忘情……我从诗词中感悟到了许多人生真谛,让我受益颇深。

走进诗词,也就走进了诗意生活。在这种生活中,我感受着人生,汲取着成长的甘霖。走进诗词,真好!

诗歌作文 篇5

每当想起那个星期五,我就会想起那个热烈的诗歌朗诵大赛。

那是一个晴朗的下午,叶老师组织同学们进行了一场诗歌朗诵大赛。

比赛还没有开始,同学们就在各自准备着要朗诵的诗歌,有人准备着《咏柳》、有人在准备着《蜂》,当然,最多人准备的时那首诗歌《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而我也不例外。

随着老师的一声令下,二号选手站到了台上,口里朗诵着《蜂》,手里做着动作。尽管他朗诵得不是特别好,但还是迎来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满堂喝彩。

气氛仍然是那么热烈,不知道朗诵了多少位选手,只知道我们的手已经拍红了,仍在热烈的拍。

到了陈相文朗诵诗歌了,他走到了讲台上,背起了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突然,他好像被鱼刺刺了脖子,在台上憋红了脸,过了一会儿,他又继续背下去,不过没多久,又停下来,低着头。顿时,全班哄堂大笑起来,陈相文终于准备好了,这回他成功地朗诵完了整首诗,大笑着走下台来。“哎呀,糟了,光顾着看着同学们的表演,都忘了背诵自己的诗歌了!我想。我的心顿时咚咚直跳,急忙开始背起诗来。

上一个同学朗诵完了后,我战战兢兢地走上讲台,朗诵起来。突然,我的脑子一片空白,刚刚还背得好好的,现在却一个字也想不起来。多亏了同学们的提示,我才完完全全地把下面的内容朗诵完,我的心从天上落到地下,顿时放松了许多。

过了大约二十分钟,朗诵回终于圆满结束,全班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虽然那场诗歌朗诵会已经结束了,可我仍然记得那场热烈的诗歌朗诵会。

诗歌作文 篇6

风飘逝了你远去的身影

牵引着我目送的长线

把思念放飞于你清澈的心海

斯人独守黄昏

拾起苦涩的拉竿

从残存的梦里

钓起一串失落的期盼

细细清点

搭尽365个日子

怎么也读不懂你留下的答卷

风卷乱发

步履蹒跚

拭干缠绵的泪眼

伫立邂逅的沙滩

春去秋来

岁月流转 皱纹镂满了额头

收获了满腔伤感

分明是甜蜜的痛苦

虔诚的谎言

含笑的欺骗

为什么还将它苦苦的承担

在丘比特的圣火中

甘愿烧成灰烬

将所有的残骸

化作一抔沃土

孕育天下有情人的笑颜

诗歌作文 篇7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一个极其平凡的下午,我如往常一样,翻开书预习课文。这是一首诗歌,我起初并无在意。但当我细细读来时,不禁沉迷在其间了。从未有一首诗让我如此的震撼。这首诗描写了香港回归的最后一分钟,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以及对过往历史的感慨。

读着这首诗,我的心情很复杂,有激动、有感慨、有感动……更多的是自豪!香港的回归,代表着中国就像雄狮,向世界发出百兽之王的怒吼;中国就像巨人,从东方崛起!

那夜,我在床上沉思着。从春秋战国到南北朝,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从最后的封建王朝元、明、清到中华民国,从新中国成立再到香港回归,我们的中国一路上经历了太多太多的风风雨雨。21世纪,我国的科学技术也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就在前不久,神舟八号和天宫一号就在太空中胜利对接,这是我国科技航天事业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此,我们的宇航员能进入太空,探索奥秘将不再只是个梦想,而很可能成为现实。

香港的回归,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它意味着中国的发展蒸蒸日上。但,我们不会忘记,那百年的耻辱与痛苦。我们是少先队员,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我们只有刻苦学习,才能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带领祖国走向更灿烂、更美好、更辉煌的明天!

诗歌作文 篇8

我喜欢诗歌,喜欢琅琅上口的诗歌。

第一次遇见诗歌,是在五年级的那堂语文课,因由《再别康桥》。我开始不懂它,了解有关经历背景之后才明白,那时徐志摩辗转到印度见泰戈尔,在离别时写下这首诗。是康桥,教会他写诗;在康桥,他与梦中的女神携手同游;也是在康桥,他与发妻张幼仪了断尘缘,自此,只为爱生存。那个美若莲花的女子梦幻般地途经了他的时光,却又匆匆离去,如在徐志摩心中划过一道伤痕,只能独自留在康桥,用旖旎而又哀怨的风景慢慢疗伤。《再别康桥》是在离别,是在与那一段没有结果的爱恨离愁离别,是在与心中魂牵梦萦的人道别。

林徽因心中有属于她的四月天。她的一生看似清醒明澈,波澜不惊,可又有谁,知其内心的山水。她,令徐志摩怀想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一生,更让金岳霖默默记挂了一生。她只愿永远活在那人间四月,美好且宁静,不轻易为任何人泛起波澜。

我喜欢诗歌,喜欢那些意境美好的文字。

《距离》中“假如我有五千魔指,我将世界缩成一个地球仪,我寻你,如寻巴黎和伦敦,在一回转动中,就能寻着你。”可爱吗?我认为不,我的梦想最绮丽,而我的现实最寂寞。有时候,距离不是简单理解上的时空远近,而是与人相处中莫名存在的一重隔阂。汪曾祺我虽不了解,但我总认为他像个“老顽童”:“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日子了。”说是“老顽童”,心中却如明镜似的:“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最令我欣赏的是《善哉十行》中:“你心里有绿色,出门便是草。”第一次读,就被触动了。心中想着绿色,一开门便是绿意,惊喜且美好。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说。

诗歌作文 篇9

我一直觉得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自然流露,可能是经过诗人特殊加工和装饰的话语,这是一种“叙述”。叙述,是一种叙事和抒情。诗歌的思想之光一直在呈现,因为它是在叙事,用独特的视野进行叙述,叙述恰恰是一种话语,话语只要一出来,就必定有其内在的思想,在流动着。叙事,是对事件发生的过程的叙述。因此,任何叙事都是一种有限的叙事,都是一种历史的叙事。如果没有叙事,我们根本就无法理解世界,或者拥有对诗歌的认同感。可见,叙述是我们理解世界,理解个人情感以及所有事物的一种方法。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叙述的工具。这叙述有其局限性,永远只能叙述已经过去的事件。现在,不过是过去的一种重复,诗人的目的也许只是重建那个轮廓,还原当初的一些细节,不一定要非常清晰。

优秀的诗歌,应该是自然地从人心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其根基固定于极其普通的人性。这种极其普通的人性才是诗歌的最重要的同化力量。诗歌,是一种对话或者对话的权利。这可能是诗人对世界,对万物,对人类或者对自己进行的一场对话的痕迹,结果和交流。这种对话可能有一种“物我交流”的倾向。这种对话往往从情感从手,经过话语到达自己本身的目的。很可惜,这种对话或者这种对话的权利,正被一部分诗人所垄断。所以,笔者觉得应该在宽容,平等和自由的原则之下,进行对话,使用这种对话的.权利,容忍多向度的更加宽阔的对话,承认其平等性和合法性,倾向于话语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只有连续不断地对话,和使用这种对话的权利,才能使这种对话充实并深度起来。对话更是一种交流,是一种话语和一种或多种话语的交流,是一种立场和一种立场或多种立场的交流,是一种思想和一种思想或多种思想的交流。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对话,是诗人和自我的“潜在性的对话”或者一种物我的或与他者的对话。

我越来越觉得自己是一个“口语”诗人。因为我写东西的时候,总是先经过嘴唇读出来,才写在笔下的。我一直把诗歌看成是对话,是对内心,对我的父母,对这个世界,对我的妻子,对万物或对自己进行的倾述,缓缓的,就像在和一个最为熟悉的朋友幸福地交流,讲最为普通的家常话。平常的话语中蕴含着我最为炽热的情感。我一直在说:平凡才能高贵,没有高度才是一种高度。诗人就是一个永远都在路上,一直都在思考着的生命的个体。这种个体有其敏锐的感触能力,可以创造出独具自己个性的诗形。诗歌,无所谓好坏。诗歌只和诗意深入挖掘的深浅的程度和对某些细节的处理上的经验高低有关。一个好的诗人,可以用极其平常的话语创造出那种能认人为之灵魂震颤的作品和效果。我所知道的安徽诗人,《诗歌月刊》主编王明韵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过马路时。你要左右看一看/如果有盲人/你一定要搀扶着他/让不幸的人/也有一个平安的人生”--《北京地理:写给女儿》,“车过符离集/离家越来越近了/我不能下车/家在面前一晃而过/铁轨噙着热泪/迟迟不肯落下来/我的白发母亲/正倚门而立/她七十三岁了”--《车过符离集》。这样的诗句,平常中却带有一种可以把人内心剖开的同化的力量,让人细细品味后,久久陶醉,并为之感动。是的,王明韵和郁葱二位诗歌刊物的主编,是我最尊敬的二位诗人。他们都在用心写诗,他们都在用自己的作品来证明他们存在的价值和自己对诗歌独特的人文的理解。不像某些人,一味地炒作或者践踏诗歌的神圣。笔者认为,好的话语是极其平常的,平常的人人都能够懂,也能够在诗人的带领下进入,只是他们没有能写出来。这是一种人人心中都有,就是无法表达出来的话语。这种话语通常带有那种能够让人产生认同感的力量,容易让人被诗人在诗歌中所散布的情感所同化,融化和量化。所以,和情感的自然流露相比,技巧是次要的。

在我的意识中,我是一个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有着对生命最为深刻的体验。我觉得我或者我的诗歌或者我的村庄,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一种真诚的理解。人的经验不具有“同一性”或者“相同性”。诗歌的创作就是自我的对话,也是在他人的阅读当中和他人进行的对话和交流。这是叙述的目的。创作,就是“反刍”,我记不清这是谁说过的话了。既然诗人使用的是词语,那么就必定有其“内在的节奏”。写作,是一种自由和回忆矛盾的融合。只有在写作的过程中,时间才可以回过头来。回忆,是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情感。周作人说:““自我表现”,“个性”,“自由”是写作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与其说诗歌是情感,还不如说诗歌是认识自我,寻找自我,或认识这个世界,证明自身存在的一种微弱的力量,环绕着生命,装饰着生命中所经历的一切。这是一种“单纯”,正是这种“单纯”从抽象中被剥离出来,让人在诗性中得到一种统一和形而上的存在的意义。

《诗歌作文九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